形态描述
体躯侧扁,光滑。头部额角弯达第1触角第1柄节中部,眼卵圆,较大。雄者大于雌者,侧叶圆突。胸部1~4节较窄而突,1~4腹节后下角尖突,侧板下缘及底缘有细毛和刺,第4腹节具突出的后背突,第5、6腹节愈合有后背突。尾节两叶,裂刻几乎达叶基部,叶末端尖,各具1小刺。
第1触角短于第2触角,柄短,第1柄节较粗壮,下末角较突出,鞭18~24节,无副鞭。雄体第2触角柄部末端两节稍粗,前缘具细短毛丛,雌体的末端两节较细,无细毛丛,鞭18~23节。
上唇前缘拱,有细短毛,大颚触须3节,第2、3节几乎等长,第3节末端具刚毛。下唇颚叶突出,峰有细毛。小颚内板顶端具4粗壮刚毛,触须2节。第2小颚内板前缘具1粗壮的羽状刚毛,颚足内板顶端和外板前缘都有粗齿,触须4节,末端为一刺。
第1底节板较窄小,第4底节板较宽大,第5、6底节板有前叶,第7底节板半圆形,下缘都具细刚毛。第2~5底节板的鳃为多枝鳃叶状。腮足较细弱,雄体第1腮足较小,腕节三角形,掌节卵圆,掌缘拱,掌角小,与后缘间有3细小刺为界,指节末端底缘有1小齿。第2腮足腕节与掌节较窄长,掌节掌缘无突出的掌角,有小刺组,指节弯而长。雌性第1腮足似雄者,第2腮足掌节更窄小,指节弯。
第3、4步足简单,长节、腕节、掌节有长的羽状刚毛,指节弯。第5~7步足相似,基节无突出的后下角。
第1、2尾肢外肢稍短,第3尾肢柄较短,两肢披针形,两缘具小刺和羽状刚毛。
本种为中国海首次记录。
第1触角短于第2触角,柄短,第1柄节较粗壮,下末角较突出,鞭18~24节,无副鞭。雄体第2触角柄部末端两节稍粗,前缘具细短毛丛,雌体的末端两节较细,无细毛丛,鞭18~23节。
上唇前缘拱,有细短毛,大颚触须3节,第2、3节几乎等长,第3节末端具刚毛。下唇颚叶突出,峰有细毛。小颚内板顶端具4粗壮刚毛,触须2节。第2小颚内板前缘具1粗壮的羽状刚毛,颚足内板顶端和外板前缘都有粗齿,触须4节,末端为一刺。
第1底节板较窄小,第4底节板较宽大,第5、6底节板有前叶,第7底节板半圆形,下缘都具细刚毛。第2~5底节板的鳃为多枝鳃叶状。腮足较细弱,雄体第1腮足较小,腕节三角形,掌节卵圆,掌缘拱,掌角小,与后缘间有3细小刺为界,指节末端底缘有1小齿。第2腮足腕节与掌节较窄长,掌节掌缘无突出的掌角,有小刺组,指节弯而长。雌性第1腮足似雄者,第2腮足掌节更窄小,指节弯。
第3、4步足简单,长节、腕节、掌节有长的羽状刚毛,指节弯。第5~7步足相似,基节无突出的后下角。
第1、2尾肢外肢稍短,第3尾肢柄较短,两肢披针形,两缘具小刺和羽状刚毛。
本种为中国海首次记录。
生境信息
本种栖息于热带海域,多从浮游网中采得,现有标本在海边随潮水涨落的腐烂海藻中采得。
分类讨论
标本与sivaprakasam(1966)描述来自东印度的标本很相似。本种第3步足基节后下角没形成发达的矩状叶,与亲缘种Atylus reductus K.H.Barnard及Atylus taupo J.L Bamard很相似,与前者的区别在于本种大颚触须3节(A.reductus为两节),与后者的区别主要是本种第5步足基节无发达的后下角,此外本种的触角也较长。